作者:章清
连日来,北京、上海等地商场悄然出现“父婴室”或父母通用育婴室,旨在为父亲参与育儿提供便利。过去这些年,大城市的商场、机场里,育婴室已经不算新鲜。但细想一下,那些粉色系、贴着妈妈宝宝卡通形象的小房间,似乎天然地把父亲们挡在了门外。多少爸爸带着婴儿出门,遇到换尿布尴尬,只能将就应付,或硬着头皮闯进母婴室。这些不便背后,是一个长久以来的观念:育儿主要是母亲的事。
所以,“父婴室”这三个字,看似只是增加了一个设施,实则是社会观念的一次重要转向。它承认父亲在育儿中的角色不只是“搭把手”,而是和母亲平等的参与者。这小小空间的设立,是对父亲育儿权利的一种肯定——你有权利,也有能力照顾好你的孩子。
这变化不是凭空而来的。年轻一代的父亲们确实在改变。公园里推婴儿车的爸爸多了,学校门口接孩子的爸爸多了,愿意为家庭付出更多时间的爸爸也多了。这种变化,是社会发展的必然。双职工家庭成为常态,法律层面父母共享育儿假在探索——所有这些,都在推动着育儿责任从母亲一人肩扛,转向父母共同分担。
当然,也要看到“父婴室”目前还只是少数。从理念普及到成为标配,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更重要的是,设施的改变相对容易,观念的彻底转变更需要时间。现实中,“丧偶式育儿”的吐槽依然不少,职场对父亲请育儿假的不理解依然存在。
说到底,育儿室的“分”,是为了育儿责任的“合”。希望不久的将来,“父婴室”不再成为新闻,父亲带娃也不再是新鲜事。
明利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