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很多朋友准备饭菜的时候,
都习惯提前洗好切好,
装入盘中待用……
加上现今年轻人,
独创了高效备菜的“冻门”,
今天说的“备菜”
围绕这两个“时长”,
一是单次提前备菜时长,
二是提前备好一周的菜。
当中“隐匿”了哪些好处与危害?
01
不建议提前备菜
可能引发这双重风险
我们很多人为了做饭更高效,会提前2小时,甚至更长时间备菜。如果处理不当,会导致细菌滋生,诱发食物中毒等问题。特别是夏季高温天,切好的肉、蔬菜在室温下暴露时间超过2小时,细菌会快速繁殖。
同时,备菜前未彻底清洁双手、刀具、砧板等工具,荤素混合处理都可能在备菜过程中引入细菌。
从营养成分来说,过早备菜,肉类营养价值基本上不会变化,但一些怕氧化的蔬菜,它们的水溶性营养素(如维生素C)丢失或破坏,矿物质和膳食纤维除外。实验数据显示,切好的青椒室温放置4小时,维生素C损失率达35%;土豆切丝后浸泡,B族维生素流失量超50%……
特别是怕氧化的蔬菜(土豆、莲藕、茄子等)以及叶子菜(菠菜、油菜等),尽量在准备炒的时候,提前5分钟至10分钟处理,处理好后直接下锅。
所以,做饭时首推即处理即煮,尽量缩短食材在室温下的暴露时间;同时通过合理的方法有效控制细菌滋生,如确保备菜人手部清洁,彻底清洗食材,生熟、荤素分开处理等。
已获授权图,转载有风险
02
需提前备菜时
一定要注意这样存放
需长时间等待才开火做饭的,食材切好后需进行冷藏保存。
冰箱的冷藏温度通常在0℃到4℃之间,需要注意的是,低温存储可以阻止大部分食源性致病细菌的生长,但是不能“判”细菌“死刑”,尤其对李斯特菌无效,即使在-18℃的环境里,它依然能活蹦乱跳。
而且,随着时间的推移,少量无害的李斯特菌就会生长到危险的污染水平。这对于孕妇、新生儿、65 岁以上老年人和免疫系统较弱的人而言,李斯特菌感染可能非常凶险。
已获授权图,转载有风险
03
提前备菜的储存
也有讲究
在备菜时间过早的情况下,有必要进行冷冻。如今,越来越多年轻人想出了新招,一次性搞定一周的饭冻起来,随吃随热,这种新兴的饮食方式被网友形象地称为“冻门”,年轻人靠它实现了吃饭自由!
能冷冻的蔬菜,冷冻前都建议先焯水。焯水可以使蔬菜中的酶失活,不易变色,还有助于消灭蔬菜表面的微生物,还可以去除蔬菜中的部分草酸等有害物质。焯水后,必须下入冰水中迅速冷却,然后沥干水,分装冷冻。
把生熟分开,以及做到密封储存就很重要。储存位置尽量上熟下生,想节省空间,选择可接触食品的密封袋,尽量挤出空气,真空储存。
经常需要储存冷冻食物,可以选不锈钢、硅胶、PP、PPSU 等材质的保鲜盒。购买时,注意看看可用的温度区间(-12℃至-20℃)。
已获授权图,转载有风险
04
想要吃得健康
提前备菜注意这些技巧
自制的“预制”也可以吃得健康,如采用新鲜的食材、合理的烹饪和储存方法。
烹饪方式也是决定性因素。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临床营养科负责人、副主任医师曾青山表示,自己准备“预制菜”时,可以选择新鲜、优质的食材。在烹饪时可以减少盐和油的用量,符合清淡饮食的原则。
同时,在“预制”的时间上,可以选择每周末做一点预制菜,食材选择丰富多样,分装处理可避免反复解冻及加热。
值得注意的是,不要反复冻融,这样会导致细菌(如沙门氏菌)疯狂繁殖,可能引发食品安全问题。
总结起来就是,一次备少量,解冻后单次全煮好、吃完。
已获授权图,转载有风险
05
“预制”食材
要选择合适的
如果是提前准备冷冻食材,蔬菜可以尽可能选择根茎类。如胡萝卜、土豆、山药等,这些食物质地较硬,在冷冻后其结构相对稳定,再烹饪后依然能够保持较好的形状及口感,其营养成分也能大部分保留。
肉类则是在冷冻前要煮熟,熟透后其内部的微生物基本被杀死,有利于长期保存,加热依然能够较好地还原。而且,肉类富含蛋白质、脂肪、铁等营养成分,在冷冻和加热过程中相对稳定。
而豆制品的豆干、豆皮可以满足人体所需的蛋白质,是素食者重要的蛋白质来源,都需要做熟后冷冻;但嫩豆腐是不适合“预制”的。
已获授权图,转载有风险
科学备餐,
合理冷藏、冷冻,
让健康常伴你我。
明利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