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党建引领文化传承,用非遗技艺播撒红色种子。近日,合肥高新区柏堰中心锦绣怡园社区在暑期红色课堂上开展“我爱我家 我爱合肥 礼让文明”主题非遗传承竹编画活动。30余名小朋友在党员志愿者、社区工作者带领下,用稚嫩小手编织竹艺,以童真视角诠释红色精神与文明内涵,让传统工艺、爱国情怀与文明理念在欢声笑语中生根发芽。
活动现场,社区工作人员以“竹编与长征”为切入点,讲述红军长征途中竹编箩筐承载粮食与希望的动人故事,“当年红军过草地,竹编不仅是生活用具,更是团结与希望的象征。”随后,大家围坐在一起,党员志愿者主动为年纪小的孩子分发染成红色的竹条,手把手教他们“一挑一压”的经纬编织法——有小朋友着急争抢材料时,志愿者轻声引导“礼让是美德,像红军叔叔一样互相体谅才更棒”;有家庭对合肥地标图案设计没思路,社区工作者热情分享天鹅湖、逍遥津的特色,鼓励他们把对城市的热爱编进作品里。孩子们在协作中学会了有序、分享,用竹丝排列出党旗、红船,也编织出“我爱我家”“合肥加油”等充满生活气息的图案。
12岁的施澔轩在党员志愿者帮助下,完成了一幅“中国梦”竹编画。“竹丝要紧紧连在一起,就像我们邻里和睦、团结在党的周围,家里才温暖,城市才更美好。”他捧着作品自豪地说。活动现场,30余幅竹编画作品渐次成型,既有“守护山河”“盛世中华”等红色主题,也有融入青少年创意的“五星红旗下的笑脸”“礼让斑马线”等现代元素,将“小家”的温馨、“合肥”的活力与“文明”的底色巧妙融合。
“竹编画不仅是艺术品,更是连接党群的情感纽带,也是传递‘我爱我家 我爱合肥 礼让文明’理念的载体。”社区党员志愿者指出,活动中,大家互帮互助的默契、对城市的热情表达、举手投足间的友善礼让,正是主题精神的生动体现。接下来,社区计划推出“竹编廉政”“竹编家风”等系列课程,让非遗技艺持续承载家的温暖、城市的情怀与文明的力量。
此次活动以竹编为媒、以红色为魂、以文明为脉,让非遗技艺“活”起来,让红色基因“传”下去,更让“我爱我家 我爱合肥 礼让文明”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悄然生长。在党建引领下,合肥高新区正以文化为笔,书写新时代基层治理的精彩篇章。
明利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